遇水便可修補裂隙,日本研發自癒混凝土有助建物長壽化與節能減碳

2022/08/25

圖文引用自:bnext

當混凝土中加入耐鹼性的特殊培養細菌,當產生一般混凝土建物會開始逐漸崩壞的裂隙時,遇水便會自動地持續修復!日本會澤高壓混凝土研發出結合了生化與材料技術的科技,將會讓混凝土建物擁有壓倒性的長壽命,而有助於削減社會基礎建築等的生命週期成本、幫助減碳,也有助於紓緩人力不足的問題。

日本會澤高壓混凝土所研發的可自己修復裂隙的「自癒混凝土」獲得了日本國土交通省資料庫「新技術資訊提供系統(NETIS)」登錄,今後在公共工程中採用的話將會是投標的加分因素,預期使用將會得到擴大,該公司也將以免後續維護為主打,繼續朝規定耐用年限100年之高速公路與港灣領域工程的運用推廣。

碳酸鈣細菌乾燥休眠機制永續修補混凝土裂隙

自癒混凝土的原理是在混凝土中混入以細菌與其餌食所形成的「聚乳酸」,細菌在乾燥、鹼性環境下會處於休眠狀態,而當雨水與氧氣滲入裂隙部分時,裂隙部分的PH值會降低,細菌便會被喚醒而開始吸收氧氣並吞食餌食,接著產生混凝土修復材料的碳酸鈣而填補裂隙。

而當裂隙被完全填補之後,被斷絕水與氧氣供給的細菌會再次陷入休眠狀態,而等待下次裂隙的產生。

大幅延長耐用年限,減碳並有助於邁向永續社會

通常混凝土的耐用年限為50~60年,一旦超過的話,便會將建築拆除,而在解體重建工程中便會產生二氧化碳,會澤高壓混凝土所生產的自癒混凝土耐用年限可輕易地超過100年,因此便可降低建築解體工程的頻率,也可減少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之水泥的生產,因此將有助於二氧化碳的削減。

提供相關智權新聞
若您有智權相關新聞,也歡迎透過email連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