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07
圖文引用自:yahoo
美國西雅圖有一間工廠,每個月能夠生產25萬個航太零件,以及其他辦公用品等等,而特殊的是,大多數在這裡工作的都是視聽障人士,以聾盲員工的人數來說,是全美最多;而在維吉尼亞州,則是為帕金森氏患者量身打造自動走路機,背後的發明者還是兩位大學生;至於這個月,外界還聚焦,美國男性癌症死亡率第二高的攝護腺癌,不過現在出現一種新的機器手臂治療法,不但能降低副作用,術後恢復時間也更快!
九月是全國攝護腺癌關懷月,為的是呼籲大眾關注這號隱形殺手,以美國來說,每八名男性就會有1人,在這一生當中被診斷出攝護腺癌。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泌尿外科病理專家 凱尤克(Jihad Kaouk):「它的生長速度非常慢,會花好幾年,而它大部分時間都是無聲的,直到發現已為時太晚。」
但只要及早揪出來,還是有許多治療選項,動手術就是其一。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泌尿外科病理專家 凱尤克:「傳統來說,進行攝護腺癌手術具風險,發病率也很高。」
手術風險可能導致長期的併發症,影響到生活品質,不過這憂慮現在被一台全新的機器手臂逆轉。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泌尿外科病理專家 凱尤克:「主要目標就是劃定進行手術的區域,到疾病所在的位置。」
這位秘尿外科醫師表示,自己所在的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已經運用這機器人系統,為100多名患者開過刀,優點是能透過單一切口直接進入到膀胱,不需再繞過腹部影響到其他器官。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泌尿外科病理專家 凱尤克:「這就是為什麼疼痛度會大幅降低,不需要打麻醉、幾個小時就能回家,一般是在手術後的四小時內。」
不過醫師也提醒,這種治療法並非人人適用,又以程度在尚未擴散到中度侵犯的攝護腺癌患者效果最佳。
而在維吉尼亞州,這兩個好朋友還是大學生,已經共同發明了一台專門輔助走路的自動步行機。
自動走路機發明者 卡蒂凱揚(Kaavya Karthikeyan):「當我們想出這點子後,對於市面上沒有這樣的器材感到震驚。」
因為他們共同的熱情所在就是關懷長者,尤其是帕金森氏症的患者。
自動走路機發明者 蒂布蕾瓦拉(Akanksha Tibrewala):「部分是因為我的曾祖母,她因為半身麻痺,因此走路等一些簡單的事情,對她來說非常困難。」
如今這台耗時兩年的發明,已經引進當地的醫療設施,供帕金森氏症患者試用,並得到不錯的反饋。
自動走路機發明者 卡蒂凱揚:「我們最重視的一件事,就是確保這台走路機用起來非常簡單,並且讓使用者很容易理解用法。」
至於在西雅圖這間非營利組織,打從1918年就在幫有需要的人訓練工作技能。如今從操作機器到收集零件,手腳迅速又俐落,難以看出這間工廠的員工,不少是視聽障礙者。
口譯人員轉述聾盲機械師 羅密許(John Romish):「我想一直在這裡工作到退休,我覺得很值得,這裡福利非常好,我在這真的很開心。」
雖然這位59歲的聾盲機械師羅密許,需要透過口譯員才能跟外界溝通,但這已經是他在這任職的第25個年頭。
口譯人員轉述聾盲機械師 羅密許:「我之前的工作,在不同時期被裁過四次,那時我是在奧勒岡州,之後我嘗試申請這裡,經過面試,他們僱用了我,我在這裡就再也沒被裁過。」
因為工廠裡的設備通通量身打造,包括聲音指引器、有放大鏡功能的電腦螢幕,以及基本的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