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20
圖文引用自:people
上海兩大專利指標全國居前
改變“學術論文的全球排名比PCT專利排名高很多”弊端,學術研究與產業技術實力趨於平衡,科創“剪刀差”不斷縮小
■本報記者 俞陶然
記者日前從市知識產權局獲悉,上半年,上海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7件。去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34.2件,同比增長15.7%,排名全國第二﹔去年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35.7%,達到4830件,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名列前茅。
“重數量”變“重質量”
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芮文彪說,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是評價一個地區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定義,高價值發明專利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有海外同族的發明專利、維持10年以上的發明專利、進行質押登記的發明專利、獲得中國專利獎和國家科技獎的發明專利。其中,有海外同族的發明專利包含PCT專利。
上海在這個指標上是全國“榜眼”。截至2021年底,上海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排名前十的單位依次是:中芯國際、上海交大、華虹宏力、同濟大學、寶鋼股份、諾基亞貝爾、東華大學、華力微電子、上海微電子、天馬微電子。
相比2020年,去年上海高校的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上升較快。前20名榜單中的高校數量由6家增加到7家。
為了實現專利政策從“重數量”到“重質量”的轉變,國家知識產權局已表示,2025年以前將取消對專利授權的各類財政資助。在這一改革進程中,上海走在了全國前列,發布《上海市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份文件在“支持知識產權創造”方面,隻保留了PCT專利。新政策的實施,有望推動上海PCT專利申請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科創兩方面實力趨平衡
一個地區的PCT專利申請量,是表征技術創新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指標。通過PCT途徑向外國申請專利,可以使專利申請人更有效、便捷地在全球多個市場獲得專利保護。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在全球科學技術集群的排名上升至第8位,較2020年上升1位。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教授級高工顧震宇介紹,2002年至2021年,上海PCT專利公開量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來,呈現加速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