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研發「浸沒式冷卻」電池!這家新創靠3大秘密武器,打入車用電池全球供應鏈

2023/01/10

圖文引用自:bnext

電動車被視為未來主流,但其中的「安全」問題,仍未出現最佳解。除了電動車火燒車事件頻傳,2021年8月,特斯拉(Tesla)在澳洲的電池儲能基地發生火災,燒了4天仍未熄滅。

原因在於,鋰電池無論充放電都會產生熱能,但因其化學特性,一旦過熱起火便很難撲滅,只能灑水降溫等待化學反應結束。曾有數據指出,要撲滅一台電動車的火勢,需用掉超過100噸的水量,是燃油車的100倍。

因此, 如何更有效的管理電池溫度,便成為目前電動車發展的一大瓶頸。 目前,以特斯拉為首的主流電動車廠,大多採用間接液體冷卻,也就是以含有冷卻液的管線圍繞電芯,將熱能帶走,效果有限。但如果是直接把整個電芯「泡」在冷卻液裡呢?這被稱作「浸沒式電池冷卻技術」,而在這領域,這間台灣新創已贏在起跑點。

電池自己做!搶占「浸沒式冷卻」先機

行競科技是心元資本在台灣投資的新創,而設計車子,是創辦人Royce小時候的夢想。以前,他是在筆記本、牆壁上、課本上畫滿汽車,現在,他的辦公室仍隨處可見方向盤、汽車設計圖手稿和汽車模型,甚至連公司牆上都充滿汽車塗鴉。

不一樣的是,當時天馬行空的塗鴉已經實現,2017年,行競打造出台灣第一台電動超跑,現在,它開發的電池模組更已經被海內外車廠採用,並躍升成為行競的核心業務。

就跟許多新創一樣, 一個好的題目,來自於解決創業者本身遇到的痛點。

要做出電動超跑,行競得先有一個效能夠高、熱控制夠好,以及又小又輕的電池。作為新創,行競很難像既有電動車大廠一樣,在製程上投入重資本開發,但市面上也沒有適合的產品可直接採用,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創造出一條沒人走過的路。

當時,他們發現市場上雖已有「浸沒式冷卻」的概念,但尚未真正被落實在電動車電池領域,因而決定投入研發。2016年,行競取得浸沒式冷卻電池專利,並成功應用在擁有超強馬力的電動超跑。沒想到,比起酷炫跑車,大家對電池更感興趣。原來,行競在開發超跑、找不到適合電池的痛點,也同樣困擾著商用車廠商,這也讓行競決定轉向專注電池研發。

為了理解商用車的電池使用情境,行競花了4年和客戶密切合作、共同開發,甚至自己改造一台卡車,天天從台北內湖總部出發,繞著北海岸開,收集數據和測試功能。迄今,針對商用車開發的第二代電池已進入量產,客戶遍及日本、澳洲、芬蘭、義大利、加拿大等國,領域包含挖礦機、農推機、物流車等商用車。此外,擁有更大量電芯、對電池溫度管控也有剛需的太陽能、風電等儲能系統業者,也是行競的客戶。

提供相關智權新聞
若您有智權相關新聞,也歡迎透過email連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