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專利智權多元應用 為臺灣產業淨零轉型點火添薪

2023/03/21

圖文引用自:chinatimes

工研院在光宇應材研發「矽循環再生系統」過程中,客製化設計並提供一套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協助以氫氣做為發電運作使用,更協助光宇應材申請「專利融資評價專案」,運用「矽循環再生系統」專利做為無形資產順利向金融機構取得融資,幫助光宇應材積極拓展市場,搶佔淨零商機。

在全球競爭激烈,科技快速發展趨勢下,企業智財的觀念發生改變。過去專利多被視為保護創新的工具,被動用來反制國際訴訟。現今,企業積極化被動為主動,將專利智權等無形資產多元運用,例如光宇應材就應用了矽循環相關專利,向金融機構取得融資,增強企業營運資源。

臺灣綠能產業先鋒光宇應材,多年來致力於半導體產業的循環經濟。現今光宇應材為全球唯一能夠回收半導體廢砂漿並轉化為二氧化矽和氫氣的企業。透過這項「矽循環再生系統」技術,半導體產業得以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光宇應材也在工研院的協助下,運用此專利技術,取得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

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矽晶棒成形後,需要經歷多個切割和研磨工序。這些工序導致大量廢料產生,也就是所謂的「廢砂漿」

提供相關智權新聞
若您有智權相關新聞,也歡迎透過email連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