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南綠色產業展 海大研發成果備受矚目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參展「2023臺南國際綠色產業展」,展出成果受矚目。圖/海大提供

2023/05/30

圖文引用自:ctee

「2023臺南國際綠色產業展」於5月24日(三)至5月26日(五)於大臺南會展中心盛大開展。近年來全球面對環境變遷、能源危機等自然災害,綠色產業的重要性愈發顯著,並早已在世界各地掀起一波熱浪,在推動永續發展的浪潮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身為全國最專業的海洋海事學研單位,將在本次綠色產業展中特別展示對於「藍海綠護,永續美洋」的前瞻看法,並以「節能儲能」、「淨化除污」、「零排碳」、「負碳科技」、「生態復育」五大面向之研發成果。

本次海大攤位在「藍海綠護,永續美洋」方面有許多亮點技術,包含海洋工程科技中心研發海洋關鍵模擬技術,透過國產5G O-RAN設備組成 5G專網環境,並規劃佈設感測儀器,以海洋大數據收集為應用目的,收集海面風流、波浪流、洋流等大氣環境資訊,以及以加速度器偵測離岸風電設備之震動數據,經過岸基風電站、海船、海上變電站等三種場域安裝驗證海洋5G O-RAN應用實績,未來可延伸兩種以上應用情境,包含海上郵輪內部專網覆蓋與海上航運貨櫃與冷凍櫃AIoT裝置無線傳輸。

機械系周昭昌教授除了佈局潔淨綠電,也提出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的解方其研發之小型風電場域風況與創儲能之無線數據擷取與監視系統,並透過產學合作計畫,已建立東北角首座風力發電結合液流電池技術之驗證場域,期望未來能夠協助離岸風電上下游業者掌握更多的發展趨勢與契機。

光電系李弘彬教授為保護離岸風電水下基礎所需應用20年的時間,防範海洋中各種各樣的腐蝕行為,防蝕塗料會進行多種實驗測試,藉此通過國際認證,並將離岸風機的防腐蝕塗料為主題,展出試驗中的海洋防蝕塗料實驗試片,以實際海洋環境為實驗地的暴露實驗,面對不同海洋環境所造成的海生物附著影響以及塗料在長期的海洋環境下所產生劣化的情形,能夠提供未來運維離岸風電重要的資料來源。

環態所識名信也教授的珊瑚組織培養技術可以將難以培養的珊瑚,以組織培養的技術在實驗室內就可以達到大量繁殖的可能。此技術在未來的應用包括,珊瑚礁生態復育,營造海洋牧場,甚至是可以作為評估防曬乳等化學物質對於珊瑚傷害的標準測試方法。

環態所許瑞峯助理教授專注於海洋塑膠微粒的影響,近期解開塑膠微粒也會以海洋飛沫或氣膠的方式傳遞到大氣之中,這項新的發現也獲得水資源領域排名第一的Water Resources 期刊刊登。

海洋中心張睿昇博士投入海洋碳匯應用,培育臺灣原生藻種為周邊海域進行海中造林,吸收二氧化碳、抵消碳排放,更促成海洋生態復育與平衡,「養藻不僅能減碳,並提升海水酸鹼值,將藻類轉成飼料後提供給畜牧業、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真正以綠色精神打造永續海洋。」

提供相關智權新聞
若您有智權相關新聞,也歡迎透過email連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