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7/06
圖文引用自:yahoo
前陣子非常流行的 ChatGPT,社群上的許多朋友搭上風潮紛紛下指令,請機器人產出各式各樣的文章,ChatGPT算是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一種,影像當道的現在,機器人幫忙生成文字已不夠看,AI協助繪圖和生成圖像最近更是大爆發,甚至已經開始有公司在應徵「AI繪圖師」,顯示這可能是一個無法抵擋的潮流,但近年來關於AI繪圖的相關爭議卻是不斷的。
光是去年,在日本和美國都曾爆發相關爭議。在日本,主打讓使用者上傳圖片就可以學習繪圖的Mimic平台,遭到日本的繪圖產業人員抵制,開放才24小時就倉促下線了。
在美國,則發生了更經典、大條的事情,在一場科羅拉多州超過150年歷史的博覽會(Colorado State Fair)裡,過去主要是以馬秀和牛隻展示會,以及其他的傳統手工藝和農特產品推廣為主,最近則是增設了一些希望鼓勵「創新」的藝術類競賽,有位40歲名為艾倫(Jason Allen)的參賽者,平常開設一間工作室,專門開發和製作奇幻類型的桌遊,因為朋友介紹而瘋狂迷上AI繪圖工具Midjourney,他用此來「創作」畫作,然後輸出在畫布上,沒想到竟然擊敗其他20位參賽者,拿下了「數位藝術類」的首獎,還得到300塊美元的獎金,得獎這件事情在美國社群因為被瘋狂轉傳而瞬間炸鍋了,因為「人類藝術家們」不敢相信堂堂首獎竟然可以頒給一位利用AI生成的「藝術創作」,也非常生氣的說艾倫完全是作弊,有人說這就像參加一場馬拉松,但是艾倫卻開著跑車來比賽。
高中畢業後進入空軍服務的艾倫則反駁說,他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藝術相關的創作比賽,完全沒有要隱藏自己是利用AI來創作的事實,而艾倫的支持者則是說,用AI繪圖工具就跟使用其他繪圖軟體一樣,不應該就說他是作弊。
有趣的是,不論是博覽會主辦單位科羅拉多州農業部和評審們,都認爲就算是透過AI工作的協助,艾倫奪冠還是不爭的事實,還有人認為他的作品讓人回想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震撼。
但事情持續演變至今,甚至可能還會有後續的版權官司,對於博覽會主辦單位,已經在考慮未來是不是要有專門為AI生成的創作來設立獎項了,因為更嚴重的是,未來還包括很多AI圖像生成工具本身的原始素材就已經未經過合法授權,但經過生成後的「作品」,竟然還可以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商業用途上,更是讓被侵權的「人類藝術家」非常憤怒。
一場本來可能只有科羅拉多州當地人會注意,且跟「數位創作」無法聯想在一起帶有濃厚農業氣息的老牌博覽會活動,沒想到卻因為一位不認爲自己是藝術家的參賽者,用了AI繪圖工具竟然拿下第一名,而引起了美國主流新聞媒體以及全世界的關注。
另外,今年有幾位來自加州的藝術家同時對AI繪圖生成工具公司提起侵權訴訟,他們主張這些公司使用的超過 50 億張圖像,已經粗暴地侵犯了自己和其他藝術家的著作權。不只是藝術家抗議,全球最大的圖庫平台Getty Images也因為對AI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有高度疑慮,而下架平台上所有AI生成的圖像,並禁止使用者上傳和販售AI生成圖。
其實在Midjourney出現前,AI繪圖界的元老是在2014年被提出來的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生成對抗網路),簡單來說GAN就是訓練2個神經網路,一個當作鑑別器,一個當作生成器,拿生成器模型的圖片讓鑑別器模型去做辨別,互相對抗最後只拿生成器模型出來畫圖。但GAN的限制在於,只能以指定的領域做圖,訓練難度也很高,最為人知的GAN實際應用應該就是DeepFake了,也就許多社會事件裡所說的「換臉」技術。
到了大約2015年,開始有人提出了「擴散型模型」(Diffusion Model),現在當紅的 Midjourney就是基於擴散型模型所衍伸而來的,只是大概要到2020年左右,才在原本的圖片上加入雜訊,讓圖片變成隨機雜訊後,再利用神經網路逆向工程回圖片,才讓這項應用更廣為人知,也才陸續演變成了大家現在都知道的 ChatGPT和Midjourney等應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