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生發明口罩配戴辨識系統 奪國科會研究創作獎

張佳馨的計畫以無陽極電池為核心,目的是解決無陽極電池放電時產生鋰枝晶與死鋰、使循環壽命受損的問題。圖/台科大提供

2023/07/28

圖文引用自:聯合新聞網

國科會日前公布「111年度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得獎名單,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共三名學生獲獎。電機系學生洪宇晨將口罩連結配戴辨識提醒裝置,若民眾口罩配戴方式不正確、未配戴,資訊將會被傳送到裝置端,配合系統語音提醒當事人防疫規範。

台科大學生洪宇晨表示,過去雖然有利用AI辨識人臉是否配戴口罩及配戴正確性的研究,但很少出現更進一步的應用。因此利用邊緣運算裝置NVIDIA Jetson TX2和單晶片電腦樹莓派,以此建構基於物聯網服務的「口罩正確配戴辨識系統」。

洪宇晨談到,系統可辨識民眾口罩配戴情況,若不正確配戴或未配戴,資訊會傳送到裝置端,配合語音或閘門提醒民眾防疫規範,希望以此減少因提醒戴口罩造成的衝突。

洪宇晨也說明,研究過程中多次與指導教授討論,才讓架構設計、系統功能和運作更完善。疫情雖已減緩,對戴口罩的的依賴與強制性降低許多,但醫院等場所仍有戴口罩的需求,未來還是可利用這個系統,方便管理工作人員的進出與裝備完整度。

學生江子揚則對超合金、航太金屬感興趣,其研究高熵合金與無鉛焊料間的介面反應,希望將優異性質的高熵合金應用於電子構裝,取代性能和強度相對較弱的銅或銅合金,並用於晶片中。

學生張佳馨的計畫則以無陽極電池為核心,但無陽極電池中的鋰金屬活性大,容易與電池內有機溶劑反應,進而不斷生成、沈積鋰枝晶,影響電池壽命。張佳馨導入鋰與銫兩種金屬鹽類於電解液,找出最佳配比,改善無陽極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金屬沉積與擴散行為。

提供相關智權新聞
若您有智權相關新聞,也歡迎透過email連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