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uine Enabling Technology LLC. V. Nintendo Co., Ltd., No. 20-2167 (Fed. Cir. 2022)

陳仕勳 專利師 (111/05)

Genuine Enabling Technology LLC. V. Nintendo Co., Ltd., No. 20-2167 (Fed. Cir. 2022)

 

事實與案件歷程

  本案原告Genuine Enabling Technology LLC. (下稱Genuine)控告Nintendo Co., Ltd.及Nintendo of America. Inc. (下面合稱Nintendo)的五項產品侵害其擁有的US 6,219,730號專利(下稱’730專利),這五項產品包括了Wii、WiiU及Switch的相關控制器。

  ‘730專利係關於一種可產生組合資料流並從中恢復相應的使用者輸入流及至少一個附加輸入訊號的方法與裝置,其使用成幀器(framer)來從使用者輸入裝置(User Input Device, UID)以及外部裝置接收輸入、進行同步並合併成組合資料流。藉由不使用音效卡而讓UID (如滑鼠)直接接收並傳遞語音輸入,解決了以往電腦需透過UID及音效卡來分別接收使用者輸入與語音輸入,造成UID與音效卡需共用電腦資源且訊號配置繁瑣的問題。

  ’730專利在申請階段曾遭審查委員以US 5,990,866號專利(下稱Yollin案)核駁其非顯而易見性。Yollin案係關於一種具有整合生理反應偵測設施的指示裝置,其可使用任一種替代裝置來測量接觸感測器的使用者的任一種生理反應,並且說明書中記載了多種可生理感測器態樣。發明人於答辯時稱Yollin案中討論的生理反應屬於慢變訊號(slow-varying signal),與’730專利中的“包含聽覺或更高頻率的訊號”有所區別,對於’730專利中“透過成幀器結合來自UID的資料與高頻訊號”的技術方案不具教示與建議。

  兩造在地院審理時對於’730專利請求項中的“input signal”一詞有不同的解釋。發明人認為應基於原說明書內容將其解釋為“a signal having an audio or higher frequency”。相對地,Nintendo提出Dr. Howard Chizeck的專家證詞,對Yollin案中列舉的多種生理感測器的頻率進行討論,並得出該等生理感測器的頻率包括10-500 Hz之範圍,且最高頻率至少為500 Hz的結論。Nintendo據此認為發明人在答辯中放棄(disclaim)了500Hz及以下的範圍,故該詞的解釋不應包含人耳聽得見的所有頻率範圍(20-20000Hz)。

  Nintendo主張被控侵權之控制器產生的訊號為慢變訊號,其為發明人所放棄的範圍。地院接受Nintendo的證詞,將’730專利中的input signal解釋為“signals above 500Hz and excluding signals generated from positional change information, user selection information, physiological response information, and other slow-varying information”,並做出不侵權的簡易判決(summary judgment)。

  針對該簡易判決,Genuine上訴至CAFC。

 

爭點與法院見解

  本案主要爭點在於:在解釋請求項時如何適用包含專家證詞在內的外部證據。

  CAFC認為,地院固然有依賴外部證據(extrinsic evidence)的權限,但需注意內部證據(intrinsic evidence)在請求項解釋中的重要性[1]。CAFC重申,外部證據是要讓法院瞭解專利,而非改變請求項中的用詞或與其形成矛盾[2]。專家證詞對於在解釋請求項時提供爭議技術的背景知識、解釋發明的作用、確保法院的認知與本領域的通常知識者一致,或確定系爭專利或現有技術中的特定術語在相關領域中的特定含義,是有用的[3],但專家證詞不能顯著偏離(diverge significantly)內部證據。

  更具體地,CAFC認為法院應該降低任何與請求項本身(claims themselves)、書面說明(written description)以及申請歷史(prosecution history)所授予的請求項解釋明顯不和的專家證詞的可信度。內部證據已經清楚的部分必須被考慮與遵從[4],若專利文件不模糊,則專家證詞對於請求項的意義即不具重量[5]。只有當專家證詞與內部證據要求的解釋一致時,才能在解釋請求項時依賴專家證詞[6]

  CAFC進一步指出,申請歷史放棄聲明原則(doctrine of prosecution disclaimer)是要排除專利權人藉由請求項解釋來奪回其已放棄的特定意義[7],但一個放棄請求範圍的合格聲明,必須要清楚到能顯示合理的明確與審慎(so clear as to show reasonable clarity and deliberateness),並且明確到能成為放棄聲明的不模糊證據(so unmistakable as to be unambiguous evidence of disclaimer)。如果被質疑的陳述模糊或能為多種合理解釋,就不能建立申請歷史放棄聲明[8]。並且,CAFC強調,想要援引申請歷史放棄聲明的一方,需證明有清晰無誤的放棄聲明存在,且該放棄聲明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可知的[9]

  於上訴中,兩造爭辯發明人在答辯時是否僅放棄了超出“聽覺頻譜以下的訊號”的範圍。CAFC認為,發明人僅有清晰無誤地從input signal的完整範圍中放棄了慢變訊號,並且無論是內部證據或是Yollin案的內容,皆無法讓本領域技術人員對訊號頻率的範圍進行劃分,更不具有500Hz的明的確界線。CAFC認為該專家證詞僅基於外部證據來描述各種訊號的頻率範圍,但得不到內部證據的支持。據此,CAFC認為申請歷史中發明人唯一清晰無誤的放棄是“低於聽覺頻譜的訊號”。

  CAFC指出,地院基於外部證詞將請求項限制在內部證據沒有考慮的範圍內,並且基於發明人的答辯內容與性質擴張了其放棄的訊號範圍,但這些範圍都沒有被發明人清晰無誤的放棄。

  綜此,CAFC認為地院錯誤地認為發明人在申請歷史中放棄的標的不僅在低於聽覺頻譜的訊號,且錯誤地依賴外部證據而將權利範圍限制在500Hz以上的訊號。對此,CAFC認為地院對於input signal的解釋有誤,撤銷地院的簡易判決,並將全案發回重審。

 

 

摘錄:陳仕勳 專利師

[1] Phillips v. AWH Corp., 415 F.3d 1303, 1317 (Fed. Cir. 2005)(en banc).

[2] Markman v. Westview Instruments, Inc., 52 F.3d 9677, 981 (Fed. Cir. 1995), aff’d, 517 U.S. 370 (1996).

[3] Phillips, 415 F.3d at 1318.

[4] Mantech Env’t Corp. v. Hudson Env’t Servs., Inc., 152 F.3d 1368, 1373 (Fed. Cir. 1998).

[5] Vitronics Corp. v. Conceptronic, Inc., 90 F.3d 1584 (Fed. Cir. 1996).

[6] Goldenberg v. Cytogen, Inc., 373 F.3d 1158, 166 (Fed. Cir. 2004).

[7] Omega, Eng’g, Inc, v. Raytek Corp., 334 F.3d 1314, 1323 (Fed. Cir. 2003).

[8] Tech. Props. Ltd. LLC v. Huawei Techs. Co., 849 F.3d 1358 (Fed. Cir. 2017).

[9] Mass. Inst. Of Tech. v. Shire Pharms., Inc., 839 F.3d 1119 (Fed. Cir. 2016).

提供專家評論文章
若您對華鼎專家評論文章有任何建議,也歡迎透過email連繫。
Scroll to Top